【阿杕原创】说说屈原的种族和流放路线
7、屈原的流放路线
明白了屈原流放的实质,屈原外放的循行路线也就好理解了,他是循环往复,不停地或在江夏之间循环,或在湘沅流域游荡。当然,顷襄王受谗驱逐屈原比楚怀王时代要严重,那关系到当时的令尹子兰的政治威信,而且可能引起了郢都的政治震荡。所以我认为《哀郢》应该记述的是顷襄王怒逐屈原的情况,而且可能打击了在政治上支持屈原的力量。当时,主要的矛盾是由怀王入秦不返引起。因为屈原曾建议怀王不要去,秦国不可信任。屈原说对了,但是当时主要支持怀王入秦的子兰现在做了楚国的令尹,权倾朝野,肃清政敌是当然的节目。
从《哀郢》来看,屈原流放,从郢都闾里出发,进长江,先沿江水,后沿夏水而远离,又从夏口折回,溯江而上,过夏首而试图重回郢都,但是没有成功,再顺江流而下,过城陵矶入洞庭,沿湘水南下,进汨罗江,并在此消失了所有希望,沉江自尽。
《哀郢》有两大问题,一个是“过夏首而西浮”如何解释?这难坏了许多学者,关健是他们把屈原外迁看成是一个没有循环的路线,所以解释不通,如果考虑到其可能的反复,那么此问题迎刃而解。另一个是离开郢都的原因?现在一般的说法是白起攻破郢都,顷襄王东迁于陈,楚人仓皇逃散。《哀郢》一开篇就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写的确实有些象。但是全篇根本没有提到敌我矛盾,没有提到秦楚对立,《哀郢》中说:“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又说:“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说的都是忠而被谤,得不到君主的理解和信任,以及他的感受和苦闷,所以,屈原的离郢与白起攻破郢都应该没有关系。
我们再看屈原的另一首作品《涉江》。涉江的初期路线交待的不是很明确,也许屈原先由于陆路沿云梦泽北缘向东,入汉水登船,到夏口(今汉口),于鄂渚停留,再溯江而上,由城陵矶进入湘江和洞庭,再由湘江进入沅江,在枉渚停留,枉渚在今天的常德市区。由枉渚溯沅江而上,在辰水入沅处停留,再沿沅江上溯,最远到达溆水入沅之处的溆浦。
《涉江》说:“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从现在的湖南省地图上看,距离有二百四五十公里,也就是说,一个白天要走近五百华里,由于我们对当时的行船速度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判断这个速度是屈原的夸张还是真实的描述。不过,后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可走千里,当然李白是顺流而下。屈原溯沅是逆水而上,五百里,应该是可能的吧。
《涉江》还用很多文字描写了溆浦的情况:“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我认为《涉江》之迁,是怀王之时,后来屈原又获得了回到郢都的机会。《哀郢》之迁是在顷襄王之时,屈原自沉明志,结束了一段让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历史。当然,也有其它的可能性,这个我不认为谁能说的准确,但大致的情况还是可以设想。
8、屈原的生卒年?
《离骚》很明确地写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意思是,屈原出生的时间为寅年寅月寅日。我对古代历法的了解是个空白,所以无法自行推算。我看到的资料说,郭沫若推算的时间是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浦江清推算为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胡念贻推算为公元前353年正月二十三。原来郭说和浦说非常流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赞同胡说。如果是现在的话,寅年是虎年,按照当今阴历的序列去反推,公元前355年应是虎年,公元前343年也是虎年。但楚纪年看来与现今的阴历纪年不是一个系统下来的,不能衔接。推算屈原的生年,可能首先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楚纪年坐标,然后进行推算。
屈原的卒年即其沉江之年。屈原沉江于何时?我认为是在顷襄王初年,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前,即公元前297年或公元前296年,距离白起攻破郢都还有十八九年的时间。因为怀王入秦不返,楚国政治发生了巨大的震动。劝怀王入秦的子兰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官升权重。这样子兰与屈原等反对怀王入秦并正确判断了相关进展的人也就发生了尖锐的冲突。顷襄王再度听信谗言,怒谪屈原,将他再次逐出郢都,也带走了屈原最后的希望。重要的是,远在秦国的楚怀王也没有捎来片言只语来理解和宽慰屈原的心。楚怀王如果想这样做,是能够作到的。顷襄王听信谗言,则是与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已经登上王位,如果怀王回来了,楚国如何处置自己的政治格局呢?所以,顷襄王与子兰实际上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楚怀王安全返国并不符合他们及其集团的利益。因此,怒谪,表面上是受谗而为,实际上正合本心。久为逐臣的屈原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与当权派发生冲突,但是可以想象,屈原代表了楚国的舆论,特别是怀疑和不满子兰的那种舆论,也许这一方还有别的实力派纠缠在其中。顷襄王不仅贬谪了屈原,可能也从郢都驱逐了同情屈原、心系怀王的那些力量。所以《哀郢》中的:“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应指这种情况。屈原的前后外放是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他能回到郢都,但是前面的外放并没有真正结束,接着顷襄王又再次重申,屈原相关的作品之所以众说纷坛,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是因为大多数的解读都把相关作品看成是一个没有联系、没有弹性的孤立事件。
我对屈原沉江之年的推测明显早于现有的比较流行的推测,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怀王客死之后,顷襄王对秦妥协,秦楚之间又有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历史时期。顷襄王在江汉平原也有一段安逸和奢华的统治时期。这期间,宋玉等人是文学侍臣,《大风赋》《高唐赋》《神女赋》均是以楚国核心区域为背景,反映了楚国的奢华。显然,这些作品的格调和氛围,顷襄王东迁之后是不可能有的。难道宋玉进行这些创作的时候,屈原正在湘沅之间痛苦的流荡吗?司马迁不是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如何如何吗?可见,关于屈原沉江之年的具体推测不宜过晚。
如果屈原死在楚怀王之前(我是这样认为的),那么楚辞《招魂》不可能是为怀王招魂,也不可能是为顷襄王招魂,可能是屈原为自己招魂,或者其它的人。
总起来说,我比较相信屈原生于公元前353年,死于公元前296年,享年57岁。他没有因为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和不得志而离开楚国。相反,他愁肠郁结,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政治人物常有的那种变通,他确实存在爱楚国,爱族世的那种情结。这与卫宗室商鞅服务于秦国反攻三晋,与韩宗室韩非说秦王欲灭其宗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与君相悖的三种处理方式
在先秦时代,有土称君,无土为民。君臣关系是有土者与他的雇员之间的关系,这与明清时代高度发达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是不同的。那么,有土者都是哪些人呢?天下、诸侯、卿大夫,这都是有土者。卿大夫的下属叫家臣,诸侯大夫对天子称陪臣。
一个臣下,如果与他的君主出现了相悖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古人大盖有三种方式。
①孔子式。
孔子的方式就是为尊者讳。《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这段记载说的是这样一件事。鲁昭公娶了吴国女子为妻,由于鲁昭公是姬姓,吴国女子也是姬姓,按照先秦时代同姓不婚的礼制要求,鲁昭公这样做是非礼的,所以,孔子到陈国去的时候,陈国的一个官员就向孔子发问,问鲁昭公是不是知礼。由于鲁昭公对孔子来说是君,也就是说,如果孔子直说鲁昭公不知礼,有违为臣之道。怎么办呢?孔子就不直说,不进行评论,这就是为尊者讳。陈国的官员很不满意,他通过孔子的弟子向孔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孔子呢,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不谈鲁昭公的错,而谈自己的错,实际上也是承认了鲁昭公的非礼。关于为尊者讳,是批评儒家的人最愿意说事的一个关注点。但是为尊者讳,不是不承认尊者的错误,而是降低批评的调门或避开直接的否定,以免批评者本身陷入非礼的状态。这是中庸原则在社会现实中的一个应用。我认为,孔子的作法很不错,考虑到了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
②乐毅式
《战国策》收录《乐毅报燕王书》,在这篇书信中,乐毅说:“臣闻古子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当时,乐毅逃在赵国,燕惠王害怕乐毅会帮助赵国攻燕,所以来信指责乐毅,说自己并没有不信任乐毅的意思,是乐毅自己想多了,并提到燕昭王对乐毅的奖拔和使用。乐毅回信反复表明自己之所以逃离燕国,是为了避免自己遭到不测的结局,从而让世人觉得燕昭王没有用人之明。保全先王用人的名声,是一个忠臣所应该做的。可见,乐毅的方式是一个很理想化的方式,这个方式所要求的道德水准是非常高的。
③屈原式
在古代,有人指责屈原的作品洁己污君。我们对楚怀王的观感之所以那样差,我们之所以觉得楚怀王那么蠢,实际上与我们对屈原的认可和同情是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真实的楚怀王肯定不会是象我们现代人所设想的那样愚笨。他好歹也是一代王者,也曾带领楚国参与到战国时代的列国竞争之中。他之所以有那样一个结局,是因为他低估了秦昭王不按套路出牌的可能性,低估了秦国不要脸的程度。屈原的方式与孔子的方式也有不同,我认可孔子的方式,但是我也支持屈原,支持屈原的作品,支持屈原保持自己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孔子式,乐毅式,屈原式,这三种方式都是贤圣留给后人的可资参考的处理方式。孔子说:“殷有三仁焉。”面对危机,三仁的处理和应对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孔子对三仁都给予了肯定。
10、屈原真的是诗人吗?
说屈原是诗人,这是在现代人的现代语境下说的。对现代人来说,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艺术方式,凡是表现出压韵要求的,或是表现出节奏要求的那种文学体裁,我们现在都可称之为诗。按照这个现代人的理解,屈原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诗歌,所以屈原是一个诗人。以屈原的创作成就和历史影响来看,屈原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现代人关于诗人的定义可能有些宽广,在中国的传统上,诗人,一般是狭义的。最早,诗人就是指《诗经》作品的作者,严格的说,《诗经》的作品是各种乐歌的歌词。后来,诗的发展仍然同乐府音乐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汉乐府是《诗经》之后诗的重要形式,唐诗也有大量配乐的。《全唐诗》中,很详细地编列了唐乐府所使用的唐诗。文人诗实际上是对乐府诗的继承和发扬。
但是屈原的作品,与诗的通常的样式很不同,它们与诗经的作品没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他们的音乐是楚声,也与中原各国的音声明显不同。汉代人经过反复的研究,最终将屈原作品的样式叫做“辞”。“辞”首先是楚人创造的,所以又叫楚辞。由于楚辞很快就演变到进入赋的阶段,所以也有人将屈原的作品叫做赋,这就是骚体赋的由来,古人不以诗称屈原的作品,也不以诗人称屈原,而是叫辞人或者骚人。
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称屈原为诗人。
11、屈原对中国文学史的意义
屈原及屈原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开拓性的影响。
第一,《楚辞》虽然晚于《诗经》,但《诗经》是一本汇编,每个作者只是一篇或者几篇作品,数量非常有限,而屈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拿出自己的艺术作品集的诗人。
第二,屈原作品的美是极其鲜明的。屈原开创了非常独特和成功的美学手法,他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操行和志向的高洁;他用华服奇饰来表现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中国第一个有明确自我认知和自我表现的作家;他大量罗列历史典故,用神交古圣先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还用铺排的手法扩大了诗歌的写作容量。屈原作品的审美化特征是极其明显的,二千余年之后,我们读起来,仍然美轮美奂,后世的作品,罕有其匹。
第三,屈原的作品促成了赋体文学的出现。屈原之后,宋玉等人一面继续楚辞的创作,一面形成了崭新的赋体文学。所以,屈原是辞赋之祖,他开创了楚辞,启发了汉赋。赋,这种文体的名字是荀况首先叫出来的,《荀子》中收录了荀子写的几篇小赋。由此,与屈原和宋玉一样,荀子也被称为汉赋之祖,《文心雕龙》对此念念不忘,古人也是非常重视创新的。但荀子赋质木无文,谈不上太多的美感。一般来说,一种新文学体裁的出现,刚开始,这种质木无文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屈宋辞赋,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的美学成就,用《文心雕龙》的话说,是“泽披词人,非一代也”。杜甫有一首论诗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屈宋并称,是中国文学史曾有的一个习惯,我们现代人可能有点冷落了宋玉。
在屈原沉江一百四十年之后,他迎来了一个重要粉丝的诞生。这个粉丝就是汉武帝。武帝好辞赋,在他的爱好的推动之下,汉赋走向了全面的繁荣,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的主宰体裁,从而放大和延伸了屈原的影响。
作者:阿杕,辽西人,现居抚顺,高级工程师。倾情国学,于十三经等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前三史颇为属意;诗学唐宋诸贤,于诚斋、简斋之体尤用力焉。
2018.6.24
瑰幻着孤独地走向现代工业文明(阿杕)
戳它会是什么样.......
一楼看天下:
中华诗词研究院 李文朝 杨逸明 林岫 刘征 郑欣淼 喻蘅 刘郎 雷海基 李昊宸 杨子怡 李荣聪 方益洪 丁欣 王志伟 曼珠 苏俊卿 马星慧 凌钺一 苏王曦 朱汝略 杨启东 高先仿 无名 叶文范 孟云水 李海霞 三江有月 潘乐乐 崔杏花 郭顺敏 凌大鑫 范东学 西风钱塘 严野夫 周达 哈声礼 叶向东 巴晓芳 李国军 张家安 李国新 冯南钟 程皎 周戊香 席度 陈琳藩 蓝青 秦绍遥 寇梦碧 曹长河 张海鸥 吴未淳 姜玉峰 孔汝煌 张家安 江合友 梦烟霏 抱朴书生 何振山 刘利漫 由社 郑晓京 北极狼獾 王海亮 凡无尘 杨新跃 郭庆华 高求志 王婉丽 弄影 韩丽阁 戴根华 王建强 曾少立 王一川 冉长春 康福 赵仁珪 黄旭 李恭震 徐鹏 白秀萍 孙延红 杨敏 杨金亭 刘川 张淑萱 毕小板 胡逆风 周笃文 刘庆霖 杨琀 任倞 于钟珩 陈兴 杜琳瑛 凌泽欣 李亚丹 王蛰堪 孙临清 石屋诗舍 麦笛儿 郁时威 化谷金青 王跃东 肖三羊 梁鸿鹰 了凡 杨勇民 孙琴安 马力 林峰(香港) 林培养 梦欣 叶良俊 胡文汉 陈继豪 风清 金水 老树画画 苏些雩 池健 詹骁勇 邹国荣 黄祥寿 海上清音 陈少平 大有同人 林崇增 苏俊 韩倚云 楚之氓 陶汉清 曾少立 刘学敏 班美茜 黄浴宇 洪君默 郭爱萍 醉龙 蔡世平 曾齐禄 张柳 刘继鹏 时间鸟 空空法师 皇甫国 周粟庵 沙漠海 杨光胜 郑玉伟 沈旭納 张海燕 章一菲 田遨 诗词一家人 郭宏伟 王震宇 陈引奭 姚海宁 徐中美 江岚 雪馨 胡迎建 王国钦 张忠梅 徐中秋 陈一凡 毛谷风 阿袁 何其三 何鹤 汪超英 李利忠 汪冬霖 何智勇 汪 亮 古汉新 王翼奇 尚佐文 汪康哉 何春英 丁金潮 赵玉 任战白 李含江 孔梅 张文富 程良宝 缥缈鸿影 刘南陔 邢容琦 寒剑 古求能 梅子卿卿 烛焰 省吾 张梅琴 李树喜 熊东遨 叶元章 楼立剑 张明新 时新 包德珍 如果 吴祖刚 姚泉名 魏新河 赵京战 李伟亮 独孤食肉兽 周退密 李致音 廖国华 龚霖 熊盛元 武立胜 高中昌 蓝天孤鹤 李蔚斌 张栋 钟振振 孙寅 韦树定 张青云 归樵 刘能英 傅璧园 陈衍亮 梦也无声 卢竞芳 蝴蝶庄生 楚家冲 星汉 常永生 成德俊 王德珍 焚琴煮鹤 李明科 王跃平 王艳玲 葛勇 了了堂 吴承曙 晋风 诗酒当歌 李梦痴 寒颤星 范诗银 一粟斋 墨兰心语 何革 李葆国 高昌 刘雁来 曹辉 布凤华 莫真宝 宋彩霞 袁履庄 郑万才 李文庆 贾智德 张立挺 张晓虹 潘朝曦 留取残荷 孙怀中 安全东 李宗健 胡社桥 陈仁德 沈沪林 王卓平 林从龙 孙全元 季军 潘泓 邱红妹 常立英 喻军 邓世广 黄旭 王传明 武阳 鲍淡如 李爱莲 段维 安燕梅 赵玉林 余一睿 秋水轩 张春义 喻石生 周啸天 冯晓 汤敏 祁冠忠 刘刚 许锦星 王義勝 瞿若 冬宁 沈利斌 周铭耿 甄秀荣 史济民 陈逸卿 四知堂主人 林峰 平沙 倪卓雅 楚成 邓建军 施提宝 那成章 王敬仁 曹世清 莫林 陈良誉 胡树民 丁汉江 胡立宁 丁德明 卢景沛 曹森 张祚勋 陈繁华 李忠利 落日长河 杨叔子 王玉明 叶嘉莹 刘鲁宁 章雪芳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搜狐】小楼听雨诗轩,【UC 】小楼听雨诗刊,【凤凰网 】小楼听雨诗刊等平台同步刊发,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作者:阿 杕
审核:独孤食肉兽
编辑:章雪芳